2018年開始,“網紅食堂”成為團餐業新態勢,企業紛紛尋求運用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升級行業。然而,在這個體量大、增速快的傳統行業中,信息化程度仍舊處在非常初級的發展階段,一次徹底的信息化變革看來勢在必行。那么,團餐企業的信息化變革要如何在具體場景內實現?
團餐業三大場景的信息化升級有各自的痛點及訴求:高校食堂場景中,信息化變革需要嵌入到整個校園的數字化中;中小學食堂場景中,信息化整體水平有限,受眾群對信息互通要求較高;企業食堂場景市場潛力巨大,信息化發展初具規模,但在食堂形象的改善方面仍有較大空間;醫院食堂場景中,用餐群體需求滿足度、就餐率遠低于平均水平。
由于各場景屬性不盡相同,校園、企業、醫院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也需要實地調研,針對性開發。
高校食堂信息化場景:“訂餐+支付+取餐”
據測算,中國各類高校餐飲中心數量超10000家,日均消費人次超6500萬,無論是現有市場規模,還是未來發展潛力均不可忽視。且高校食堂一直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場景,移動支付、ERP滲透率分別達到10%、2%,遠超其他。可見高校食堂場景最有望成為團餐信息化變革的“先鋒部隊”。
好來客集團承包經營的高校食堂智慧化就餐場景
但高校食堂有其特殊性。高校是一個微型社會,因此數字校園必然是一個濃縮又完備的社會生態。故而,高校食堂信息化產品方案的設計需使用移動支付等新技術手段,同時需考慮與現有數字校園基礎設施的適應及兼容。目前,高校食堂前端的信息化建設已在“訂餐+支付+取餐”環節使用了多種工具組合,以整體提高就餐效率。
中小學食堂信息化場景:“親子賬戶+人臉支付”
不同于高校,中小學食堂結算方式嚴重依賴卡機,整體信息化水平極低,移動支付及ERP滲透率幾乎為0,且受限于中小學生不使用手機這一特殊背景。故而,解決家長與學校間的互動、學校食堂支付方式等問題是中小學食堂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針對此類需求,中小學食堂中可實現“親子賬戶+人臉支付”組合方案,即學生無需攜帶飯卡而使用人臉識別打餐,家長可在支付終端實時查看孩子的飲食信息、分析膳食營養,學校也可通過智能管理系統實現用戶管理、經營分析、對賬管理等。
好來客集團承包經營的中學食堂引入人臉識別刷卡系統
企業食堂場景:落地“智慧食堂”意愿高
據統計,目前我國機關企事業單位、IT科技園、金融機構等企業內餐飲中心超32500家,日均消費人次超3750萬,部分寫字樓在地下樓層也配有食堂,可見市場潛力巨大。而且相比其他場景,企業中不乏一批高科技企業,他們對信息化食堂的投資意愿更大。
事實上,目前智慧食堂系統在企業及機關食堂場景的推廣進程相對較快,IT科技園、廠礦企業等企業食堂已實現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團餐技術服務商通常將訂餐方式前移,通過實現多終端訂餐、多途徑取餐等功能,提升檔口結算速率,并運用點評投票、信息發布、便捷餐補等人性化服務在就餐者與食堂之間建立起溝通渠道,提升食堂服務形象。
大數據是數字時代的“石油”,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將智慧食堂建設項目交由大數據部門負責,并與專業的智慧食堂服務商合作共建。智慧食堂項目被視為大數據技術落地的具象場景之一。
好來客集團承包經營的食堂引入自動稱重智能設備
醫院食堂信息化場景:“營養膳食”+“食品安全”
據統計,目前我國各類醫院中共有超過2萬個餐飲中心,日均消費人次超1000萬。對比其他場景來看,醫院單個食堂日均消費人次極低。且該場景中,一來醫院食堂就餐群體眾多,需求多樣,對營養健康、衛生極為關注,傳統的依靠人工經驗備餐無法滿足需求,需要信息化輔助實現精準備餐;二來食堂運營需在較低的投入成本下滿足就餐者個性化需求,進而提高就餐率。
在此背景下,醫院食堂信息化解決方案通常從構建多渠道病房訂餐終端和先進的食堂ERP管理系統為起點,首先解決就餐人員對營養膳食、食品安全及就餐便捷性等方面的需求,最終幫助食堂降本增效,增加收入。
好來客集團為承包經營的食堂引入營養膳食系統
我們知道,傳統團餐企業運營者的思想一向較為保守,部分甚至無決策權,加之信息化建設成本較高,故此,業內雖意識到團餐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卻始終無法突破。目前團餐行業信息化進入快速滲透期的兩個機遇:首先,針對各場景的差異化解決方案已落地,以線上平臺、行業技術服務、支付通道為核心的信息化產業鏈圖譜逐步成型;其次,一批團餐企業技術商已開發出專業ERP產品及其他軟硬件產品,引起資本市場關注。
雖然團餐整體的信息化程度偏低,但是隨著基礎設施完善及社餐信息化推動、團餐行業自身經營變革需求、互聯網巨頭智慧校園項目推動、國家政策的推動和信息化服務商的崛起,團餐業信息化的變革已經具備了內外部條件,機遇已到,團餐信息化的滲透及成熟只是時間問題。